零、概述
2020年8月6日,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先生在山西省做了一场《面向2035年的学校教育》的专题报告,深刻剖析了新时代育人目标,以及为了达成育人目标进行的实践和思考。
一、全面理解新时代育人目标,如何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
2018年教师节,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:“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”。
1.1 新时代育人目标是什么?
国家各项事业目标:
- 2020年:全面建成小康(优先发展教育事业)
- 2035年:基本现代化(教育现代化、教育强国)
- 2050年:全面现代化(学习大国)【2050年的中坚力量就是现在在学校里的人】
整个人类文明的社会,是与技术赛跑的社会。在校园里学的东西能不能在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,决定了人们是否会焦虑。
- 18世纪蒸汽机:科学进课程
- 19世纪电动机:教育大众化(文化大革命开始村村通电)
- 20世纪计算机,21世纪人工智能:机器代替人做技能类工作,那么人再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吗?
21世纪的现在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,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?人的核心素养又是什么?
核心素养的构成: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
必备品格: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
关键能力:认知、合作、创新、职业
2017年9月24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中提到的对此四大能力的论述如下:
1 | 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、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。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,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。 |
斯坦福大学-学习中心,先立后破,以能力为中心开设课程
1.2 中国基础教育如何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?
人才培养体系是什么?不知道,需要全社会去探索。
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:
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:
- 不分流,全纳教育
- 构建选择性课程,发展学生潜能
- 建设学习社区
- 重建管理结构,融合教育教学(学校的组织管理形式需要全方位改革,达成现代化,十一学校案例可参考李校长的书《学校如何运作》)
其他金句:
- 高中教育普及后,中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
- 当没有考试作为外在压力时,学生还会不会学习?家长会不会产生新的焦虑。
- 学校存在的理由:就是让学生走向社会之前,先在学校里活一遍。是真实社会的浓缩。
- 品格和能力靠听课是听不来的,需要体验。
- 不育人无法教书,人人都是班主任。
二、面向人人,为基本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
目标:人口大国 -> 人力资源强国/人才强国
之前的策略:普及教育(普及义务教育、普及高中教育、高等学校扩招),但这条道基本走完了,红利消失了。
现在可能的策略: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,发现人的比较优势,发掘每个人的潜能。
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能力,一个人从事热爱的工作,痴迷于某项工作时创新就会自动发生。让人痴迷某项工作,就要发现人的比较优势,发现人的兴趣和能力。
如何发现人的比较优势呢?–帮助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展开人生的宽度。
- 5至8岁,是潜能敏感期,滑冰or游泳or绘画?
- 通过各类课程发现自己,十一学校的很多孩子发掘了自己的爱好
教育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唤醒。
5月20日,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唤醒日。
三、扩大成长半径,笃定课程定位,凸显人之为人的特性
课程就是社会生活的浓缩,但是现在用各种手段让课程远离了生活远离了社会
案例:
–春节课题,编一本书并推销出去
–组班子(团队协作,发生冲突,进行平衡和妥协)
–书籍定位
–审核出版
学校社会化
–学校创意产品交易会(给老师发虚拟货币)
–拍卖会(有形资产、无形资产、电影版权8000元)
–向公司借钱不允许、李校长拿出几万块成立银行,学生会招行长进行招聘,成立圆梦银行,十亿银行(0利率竞争,后成立银监会)
–学校有260多个社团,社团联合会打分1星的才算学校社团,社团没有指导老师,培养学生的领导力、反思能力
–课程定位不能重复
–数学1就是给艺术生准备的
–戏剧课目标:异性交往平台(为成人谈恋爱做准备,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达到小欢喜里一样)、团队协作平台。
四、从教学走向学习,为学习大国准备核心素养
4.1 学习力
在十九大392名被选举候选人里,第一学历是初中的有8位,但他们都在管理知识人才。
他们的共同特点:有学习力,都是终身学习者。
学习力从哪里来,只能来自学习本身。
莫言,没上学,但学习了;莫言大哥上到了好大学,也能写3000字家乡的杏;莫言虽然没有上学,但是他学习了。
教育的反例:
《怎样教人不要成为棒球迷》,教+考
现在很庆幸学校里没有开设《怎样教人不学会骑自行车》这门课,教200多部件和考试肯定会让学生崩溃。有了老师反而成为了阻力?
我总是喜欢学习,但是我不喜欢被教导。–丘吉尔
4.2 从教走向学,还有很多的路要走。
从教走向学的参考框架:认知复杂性和学生自主性
- 认知层级:回忆与再现、技能与概念、问题解决与应用、思维迁移与创造
- 学习自主性:从低到高。
当设计的任务在认知层级的第三、第四层级,学生的自主性自然会被打开。
教学:认知层级低、学习自主性低
学习:认知层级至少在问题解决,学习自主性高
举例:
- 平凡的世界,设计一个角色讲述后面的故事;
- 估算课,包裹木乃伊,估算使用卫生纸的数量,同伴们之间会有争议,会再去调研;
- 一年级:记录一周吃过的食物,探究他们是怎么来的?–科学课的根茎叶花果就学会了,再去做沙拉,卖出去;
- 二年级:给当地动物园园长写一封信,让园长增加一种动物,并让园长相信增加这种动物后会增加游客数量
任务设计的要求:有意思、有意义、有可能
4.3 支持型学习环境四个层次
以各中心连接学习社区:
脱胎于教室的学习社区:
不仅仅要设计学习空间,更要思考如何设计学习体验。
每一种学习社区,都要支持20种以上的学习方式。
4.4 工具箱
人生管理工具:进度管理工具、任务管理工具
故事情节分析工具
思辨工具
矩阵工具
维度工具-给曹操写墓志铭
五、适应情绪劳动的工作性质,与问题和平相处
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写的一段话:
一个老师的情感可能比知识更能影响到学生。
劳动性质分类:
教师更应该定义为情绪劳动者。
老师面临的一个挑战:学生情绪不稳定,家长情绪也不稳定,老师需要接受情绪训练培训。
基本价值观对情绪和心态的影响
人性观:尽量让魔鬼睡觉
权责观:
- 权利减少,比如被表扬的权利,批评学校的权利,对下属发脾气,狐朋狗友的权利
问题观:
初一年级学生必然会出的问题:
初二年级学生必然会出的问题:
正是这些产生矛盾的情景才是教育的机会。
因为育人目标调整和劳动性质变化,需要锻炼新基本功:
六、筑牢“防火墙”,更新“杀毒软件”,堤防教育“气流冲击”
对于各项行政工作:弄清目的,学会区分。
比如安全监测,针对学校常见安全隐患做好:
餐厅管理:家委会管理食堂的进货渠道和库房;
化学药品:老师跟着去做实验;
电器相关:电路老化等;
针对各种流行的教育观点:一脉相承,学会嫁接。
坚持教育改革方向:始终推进走向学习,学生自主学习。
对于社会各界各种声音:只听批评、忽略评论、关注师生
针对学校的各类外部力量:寻找共同利益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找共同利益,比如看教务的年度工作重点、给传媒记者新颖的正面消息。
七、越未来越本来,不忘教育初心,回归教育本质
很多大公司的面试题目都是相似的,因为他们是问到一些本心的问题
良好教育的“课程公式”
哈佛大学研究发现,幸福与地位和财富没有任何关系。但和感恩之心有很大关系
感恩与地位财富交集越大,幸福感越强
十一学校泼水节的目的是润滑师生关系,如果老师不参加或者老师躲躲闪闪都达不到目的,所以泼水节先让老师在主席台上下来泼学生。
把学校最重要的价值观固定下来,有的形成原则,有的形成模型,有的形成尺子,时不时拿出来量一量。
尺子1: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?
案例:某一年物理学科4个学生可获得国际奥赛一等奖,但是3个学生提出来不想去参赛时,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将会是不同的选择。
案例:餐厅的桌椅是固定的好还是可移动的好?为了学校固定的管理成本低,不固定才能照顾不同身材的学生。
尺子2:方便教还是为了学
案例:每个学生一套寒假作业就是为了学,但是不方便批改。
八、划小组织单位,构建联盟关系,致力于共同目标
8.1 社区化管理,划小组织单位,构建联盟关系
为什么?因为城市规模扩大,但是扩大后的单位之间没有层级关系。但是企业规模扩大后,部门之间会有更多的层级关系,遏制了创新。
在十一学校,有600多预算单位,每个教研组、课程组、学生公寓、图书馆等都是自己的预算单位,每年10月11月12月做预算会找会计师事务所帮助老师询价,研究价格,做预算的过程就是帮助老师做计划的过程。实际执行中,只要预算内就不需要再多层级审批。
很多学校的管理还是很刚性,比如有的学校老师请假需要4层审批。其实在十一学校,只需要能对本次请假做到弥补损失的人审批就够了(如果不需要调课备课组长就可以批,如果需要调课级部主任就可以批)。李校长在十一工作13年没人向他请过假。
8.2 致力于共同目标
不要立足于培养追随者,而要培养领导者,让每个人都做自己的CEO,让大家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集聚在一起。
目标设定的好,比再多的要求都重要,比如很多卫生间为了保持清洁贴很多标语,但是不一定有用,而上图中的小便池中的假苍蝇却很有效,这就是合理目标的力量。